Shopify官网招聘(为什么有人说电商越来越难做)

建站教程 2年前 (2023) admin
137 0

现在做电商和前些年做电商最大的不同就是越来越专业化了,正所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无论什么行业都是这个道理。现在做电商的人或企业,也可以说是什么水平,什么阶段的都有,相比之下,肯定专业性更强一些的团体更占优势一些。不专业的人才会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推广成本越来越高

为什么有人说电商越来越难做?

电商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这一点不可否认,确实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越来越专业化

现在做电商和前些年做电商最大的不同就是越来越专业化了,正所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无论什么行业都是这个道理。现在做电商的人或企业,也可以说是什么水平,什么阶段的都有,相比之下,肯定专业性更强一些的团体更占优势一些。不专业的人才会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推广成本越来越高

做电商的朋友可能都有这个体会,以前平台会给新店一些流量,或是参加平台的一些活动也能对销售起一定的帮助。但是,现在获取流量的成本比较高,参加一些活动也有可能无功而返,甚至有的连推广费用都赚不回来。不推广不行,推广了没有效果也不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说电商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用户越来越不稳定

大家可能都感受到了,现在用户获取资源的渠道太多了,可选择性也越来越广,造成忠诚度越来越低。如果我们不在产品品质、价格、服务上寻求突破,生意自然也会越来越难做。

利润下降,反而成本越来越高了

实际上做电商一点不比线下节省人力物力,如果店铺的交易量不足,店面费用、人员费用、推广费用等等这些成本,一般企业是支撑不住的。

在我看来,电商行业也正在进行洗牌,能够掌握优质产品资源,产品利润率足够,花得起宣传和推广费用,又用专业运营团队的企业才会笑到最后。反之,你的生意将会越来越难做。

我是“双韵白山印象”,期待大家的关注,我们一起交流与电商方面相关的话题。

Shopify官网招聘(为什么有人说电商越来越难做)

如何评价谷歌云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

从全球规模来看,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是全球三大云服务商,他们占住了全球一半以上份额,依据Canalys给出的数据显示,2018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同比46%至804亿美元。

亚马逊AWS占据全球31.7%市场份额,营收规模高达254亿美元,其次是微软Azure,2018年营收规模为135亿美元,最后是谷歌云,营收为68亿美元。仅按照营收规模来收,亚马逊遥遥领先竞争对手,AWS是微软Azure逾两倍,AWS是谷歌逾四倍。

AWS云服务推出到如今发生了商业奇迹,长时间在云服务领域独领风骚,AWS作为全球云计算领头羊,并助力亚马逊争夺市值冠军。此外,AWS也是亚马逊利润来源,2018年总利润117亿美元,但AWS利润高达73.22亿美元,占总利润的62.5%。以及亚马逊AWS云服务在2018年营收同比增长47%,处在高速增长态势下,预计到2022年营收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

但微软Azure增长迅猛,来自微软披露的数据显示,Azure同比增长高达76%,推动了微软智能云营收高速增长,且整体营收也创出纪录。2018财年营收突破千亿美元,2019财年前两季度营收为666亿美元。可以说,微软Azure是亚马逊AWS强劲对手。

不过,谷歌则是被低估的巨头,尽管云服务规模相比亚马逊和微软来说,相差甚远,但在人工智能时代,因谷歌投入重金,是全球当之无愧的AI巨头,多年前谷歌CEO皮查伊自信地表示,人工智能是科技界下一个浪潮,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个时代将由谷歌来主导。

如今处在人工智能商业应用关键时期,谷歌凭借深度学习芯片TPU+Google Cloud+TensorFlow组合模式向全球开放云和AI能力,这种模式不仅将会冲击半导体厂商,且也将改变售卖云服务的模式,包括亚马逊也推出了机器学习专用芯片Inferentia,同样以云服务模式对外开放服务。

为什么一个公司会倒闭?

因为能力和心态都不达标。

我在2018年的时候,有个朋友专门给我打,想和我讨论一下怎么“管理”公司员工的问题。

因为他感觉到公司的员工“不听话”,想一起探讨,有什么好的方法“管理”团队。

我算不上什么专家,只是有些心得。

他和我喝茶喝了几个小时,聊完当时我就觉得他的团队应该不久就会散,但我没有告诉他。因为我比较了解他的为人和个性,这些事儿对一个人来说很难改变。

两年以后,他的团队散了,和几个合伙人分道扬镳。

我那朋友是公司的发起人,也是创始人,后来有几个朋友陆续加入。因为公司确实有这种需要,一是他缺资金,二是公司做到一定程度,单打独斗不容易发展。

我觉得他的团队要散,是居于他自己的几点描述而发现的问题。

一、没有目标。

我问过他,你想把你公司做成什么样子?

他答不上来,只是说自己能多挣一些钱就可以了,过得比一般人好一些就成。

我又问,那你的股东朋友们呢?

他没有回答,转移话题扯一边去了。

看得出来,他对其他合伙人、对员工的事情,考虑得比较少。

公司只是一个赚钱工具,而不是事业目标,更谈不上情怀。

二、他的朋友入伙公司,都没有明确的股东权益。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凭着他过去的口头承诺,说以后公司做到一定程度会给兄弟分红之类的好处,并没有通过正规手续,一直拖着。

他的股东朋友在公司都有具体职务,虽然一开始大家都比较有干劲,公司还干得不错,但这些涉及到各方利益的事情,直到他们散伙都没有明确下来。

这让我很怀疑他让朋友“入伙”的真实目的。

三、他作为团队领头人,从不开会讨论问题。

后来有人给我说过,他甚至刻意回避开会。

回避的原因之一,其实是公司很多问题的源头是出在他这个负责人那里,比如任意支取公司资金,越级指挥,自由散漫等。

原因之二,合伙人中间有人水平还比较高,谈吐也比他好,开会时在员工面前风头会盖过他。

四、不听取意见。

一个人怕别人风头盖过自己,是一种嫉妒心较强的表现。

不听取意见,也是如此。

主要表现在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是“潜意识反驳”,只认为自己观点正确。

从我和他过去相处、交谈的过程中我就感觉得出来,他听不进别人的任何意见。要么就是打断你说话,自顾自说,要么就是找理由狡辩。

有“潜意识反驳”思维的人,带不好团队,无法长期和别人建立稳固、良好关系。

五、舍不得分享。

我问过这位朋友公司净利润的问题,他说今年核算下来应该有200万。

我说你的合伙人分红多少?

他说没有。

我说为什么?

他说给他们发了工资的。

我说他们是股东啊!

他支支吾吾了一会,说他要买房,还有房贷。

我无语……

六、唯我独尊。

从以上几点就看得出来,这哥们儿其实不具备长期带领团队的思维和情操。

是一个唯我独尊的赚快钱的性格和路数,也不具备长期带领稳定团队的能力。

他主动和我讨论“管理办法”的原因,大概是因为那段时间里,团队里有人已经在反抗和不配合,让他感觉到困难。

七、家人掺和。

除了公司内部原因,还有一个很大一个外部原因,就是家人过多参与公司事务。

比如我那位朋友经常支取公司的钱,就是因为其家人知道他赚钱多了,就要花钱买车,买贵重物品,把自己亲戚弄到公司来上班。

结果,这家公司在两年后,股东们都撤了,还闹了一些风波,只剩下他一个人。

应了一句俗话:眼看楼塌了。

把公司团队带好不容易,带散,只要其中一条就够了。

我想自己创业可以吗?

我想自己创业可以吗?当然可以,这个问题如果我问我自己,会先从“为什么”开始。

TED上一个著名的视频:西蒙的《start with why》,即黄金圈法则,还有后来出的同名书,都可以看看。

做事之前先问为什么WHY?我的初心和热情是什么?然后再问HOW,应该怎么做?先有个通盘的考虑。最后才是着手去做WHAT。

尤其是创业这件事,想明白为什么想做比如何做更加重要,“为什么”是成功的发动机。弄清楚了自己的why后,我们来看how,分析一下创业需要什么?

马爸爸说的简单明了,找人找钱找方向。

先看方向,有没有自己选好的产品或领域,选择标准是我擅长的、我喜欢的、社会需要的三者交集的部分。

同时最好还要加上时间的维度,即看好趋势站好风口,不仅要现在火,还要未来火。如果选不到,可以参照以下的商业画布做一些梳理。

其次是钱。

盘点自己当下的资金,初始投入多少,后期的现金流状况都需要进行提前核算。若要融资,关于融资渠道和周期和融资成本,也要进行周密的计算。

再者是人。

人是整个创业过程中需要特别重点思考的。这其中重中之重的是考虑自己要不要合伙人,合伙人不是两个人搭个伙就行,合伙人合的是价值观是责任是担当。

除合伙人外团队的招聘也是特别特别重要的,选对人生意就成了一半。

这点在很多公司可以看到,比如现在嘉御基金创始人前阿里高管卫哲在谈到人的问题的时候重点提到的不要轻易下放招聘权,前100人都要自己亲自面试,阿里闻味官的设置;

奈飞(Netflix)公司的《奈飞文化手册》的第一条就是“只招成年人”,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招聘的重要性。人选对了事半功倍,招聘人的性格,培养人的技能。

梳理完创业的三把斧,就要来看自己是否适合了。除了创业所需的能力之外,最需要问自己的是:我有创业者精神吗?

创业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在企业里做雇员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创业维艰》这本书里作者本·霍洛维茨那句经典语录:“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以上皆完成后,我们进行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验证,去走通一个闭环,小批量小范围去试验。

当然,如果你目前已经有了家庭,创业作为一种职业选择,还需要把家庭做为一个系统一起来考量,资金和精力分配的考虑,家人的支持,都是打好创业这个持久战不可或缺的要素。

以上,供参考分析,是自己创业三年来回顾的一些想法。希望在创业的路上阔过山和大海,走过美丽征途。

30岁了还能当程序员吗?

我是一名曾经的程序员,属于早期程序员那一批。当初进入软件行业时完全是一腔热血,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因为刚入门技术不熟悉,同时也为了赶进度,经常是在客户现场独自一人加班到凌晨3、4点,走时客户单位大门已锁,只能小心翼翼地翻过两米多高的铁栅栏门,回到酒店洗漱完毕的时候,东方已经微微泛白。第二天,早上8点的闹钟响起,9点钟,精神抖擞的我又会准时出现在客户现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无休无止。即使相比现在被千夫所指的996工作制,当时的工作强度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当时就是纯粹喜欢编码,醉心于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享受搞定隐蔽的bug所带来的快乐,以及不断学习提高技能的满足感。我相信这也是很多程序员选择这一行的根本原因,而并非这个行业好找工作收入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然而,不论是否愿意承认,事实是残酷的,这种状态无法长期持续。随着娶妻生子,家庭的羁绊让程序员不可能再如单身时一样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另外,IT行业技术更新速度远超其他行业,以本人为例,我最初是使用C语音开发DOS应用,掌握了内存驻留技术,感觉自己已经站到开发金字塔的顶端。随后Windows出现了,DOS时代辛苦钻研的高端技术,都顷刻云消雾散了。之后还包括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的转换,以及C/S架构到B/S架构的转换等等,每次浪潮过后,都会有一批老程序员搁浅在了沙滩上。

记得一位微软的高管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来的25岁程序员敲门进来说他精通C++,我会跟他说我们聊聊工资吧;如果一个35岁的程序员说他精通C++——呃,你很好,就是太老了。无论中外,编码都是年轻人的战场,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要让你能够慎重思考后再做决定。一般刚入行的程序员基本都和我的经历差不多,前二、三年都是通过大量堆积时间来完成任务,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如果选择30岁成为一个程序员,那么当你成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的时候,你已经32、33岁了,除非你在这方面天赋异禀,否则再过几年,在这个对老员工不太友好的行业,你已经很难再找到一份新的工作了。就如同拉松,已经发枪半小时你才开始起跑,想胜出机会已经比较小了。

当然,凡事必有例外,也有一些大器晚成的天才程序员。如果你真心爱这一行,对上述所有的困难都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么,不妨去尝试下,先找份开发工作,做个一年半载感受下,如果觉得有发展当然最好了;如果觉得不适合,那也没什么损失,人生尝试过不同的可能,老了才不会感到遗憾。

当然,如果你花了半年以上的时间还没找到一份程序员的工作,那你就可以直接放弃这个想法了。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3年1月8日 am4:15。
转载请注明:Shopify官网招聘(为什么有人说电商越来越难做) | 热豆腐爱做网站导航

相关文章